近日,我市将对市城区范围内的“无吸烟”单位重新认定。而根据市政府关于控烟的相关文件,包括医院、室外公共场所在内的十类公共场所,全面禁烟(据6月21日《濮阳早报》)。
一方面是政府高度重视控烟,既规定禁烟的场所,又认定“无吸烟单位”;另一方面,却是记者在“无烟日”对医院、广场、学校调查时发现的普遍的吸烟现象。两方面一对比,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,我们的禁烟工作好像光写在纸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。
“禁烟令”为何形同虚设?这里面有习惯、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。中国人注重礼仪,到谁家都会热情地端茶递烟。在认为“男人不抽烟,枉来人世间;男人不喝酒,白到世上走”的人看来,吸烟好像也是男人气概的一种象征。
现在我国到处都在倡导控烟、禁烟,因为吸烟不仅有害于自己的健康,还有害于他人的健康。我个人向来不反对吸烟,但既然禁烟,我也表示支持。不过,如果只靠大家自觉遵守“禁烟令”,我认为是不现实的。对很多人来说,烟瘾一旦上来了,要是不抽根烟,啥活也干不成。要想有效实施“禁烟令”,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除了加大宣传力度,相关部门还应该制订和实施惩处措施,就像对待“酒驾”一样,以此让吸烟者建立起敬畏感,多管齐下,慢慢改掉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习惯。
其实,出现公共场所吸烟屡禁不止、“禁烟令”成一纸空文等现象,我觉得倒也正常。“禁烟令”出发点是好的,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,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,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。比如说,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了,管理人员还是以劝说为主,如果吸烟者听从了,那还算不错的结果;有些吸烟者比较蛮横,拒不接受劝阻,管理人员也就没有办法了。更何况在很多情况下,根本没有管理员。
而像网吧、饭店之类的服务行业,要想实施禁烟,就更加困难了。服务行业都明白,顾客就是上帝,就是财神爷,把顾客伺候好了,让顾客高兴了,才能赚到钱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顾客吸烟,管理人员顶多也只能是委婉地劝说几句,绝不会因为吸烟的问题和顾客“斤斤计较”。所以,对这类场所禁烟,基本上可操作性很差。
总之,“禁烟令”绝对是有必要实施的,大部分人也支持,关键就看怎么落实了。要想有效实施“禁烟令”,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尤其是控烟部门要制订出切实有效、可操作性强的措施,不然,“禁烟令”在某些场所形同虚设,也就见怪不怪了。
新闻热点